新闻详情

NEWS

机器人也会“杀人”?机器人安全吗?

  • 浏览次数: ...
  • 发布时间: 2022-06-09

机器人“杀人”,并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实际上,机器人“杀人”工业界已发生多起,甚至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已建立一个专门机构评估机器人的安全风险。近日,安徽芜湖就发生的一起机器人“杀人”事件,重新把机器人拉到公众关注的焦点。机器人,已俨然成为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

某外企机器人突然“抱住”工人,致其身亡

(9月10日)上午11 点多,芜湖市经济开发区一企业内发生一幕惨剧:一名工人在给搬运机器人换刀具时,突然被机器人夹住。虽然该工人很快被救下,但被送到医院后,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据悉,机器人将员工“杀死”这样的意外,在芜湖还是第一次出现。

肇事”的工业机器人

据了解,“肇事”的机器人属于工业搬运机器人,外形类似吊车,有一个“粗壮”的手臂,主要用来抓举、搬运重物。

“我当时正在生产线上工作,突然听到不远处有同事在喊‘有人被卡住了’。”李峰说,等跑过去时发现徐师傅面对机器人站着,被机器人长长的手臂夹住腰部,“已经没了动静。”见机器人处于运行状态,一位同事立即按下按钮,关闭机器人,大伙合力将机器人的手臂扳开,把徐师傅救了出来,120 急救车赶到后,徐师傅被送到附近一家医院救治。

李峰告诉记者,“机器人在运转时,我们都离得较远,只有在给机器人换配件时,才会靠近。当时机器人的安全门禁被屏蔽了,机器人也停止了运转。但不知道为什么,机器人会突然启动,将徐师傅夹住。”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驱动,可轻易伤人,目前的智能程度机器人还无法主动判断其行为是否会伤人,而且机器人也可能会出现故障。

当人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安装、编程、维修等靠近机器人进行操作时,人也将参与到机器人的工作系统中去,就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时时刻刻,谨慎小心,绝非戏言!

机器人事故简单盘点

  1. 1978年9月6日,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的切割机器人在切钢板时,突然发生异常,将一名值班工人当作钢板操作,这是世界上第一宗机器人杀人事件。
  2. 1979年1月25日,距离工业机器人发明公司unimation公司成立20后,年仅25岁的美国福特工厂装配线工人RobertWilliams,在密歇根州的福特铸造厂被工业机器人手臂击中身亡。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例有据可查的工业机器人杀死人类的案件。
  3. 1981年7月4日,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明石工厂的一名修理工人,无意中触动了机器人的启动钮,这个加工齿轮的机器人立即工作起来,把那个工人当成齿轮夹起,放在加工台上砸成了肉饼。
  4. 1982年5月,日本山梨县阀门加工厂的一个工人,正在调整停工状态的螺纹加工机器人时,机器人突然启动,抱住工人旋转起来,造成了悲剧。
  5. 1982年夏天,一名英国女工在测试工业机器人的电池时,机器人突然启动,把女工的手臂折成两段。
  6. 1989年2月底,在日本的一个无人工厂里,发生了一起机器人将一名维修人员强行拖入转动的机器中绞死的事故。
  7. 1999年,就在 The Matrix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对机器人统治未来的存在主义忧思的时候,一名肉食品加工厂的工人就因为误操作启动机器人而被卷入传送带,结果不幸身亡。
  8. 2001年,一名汽车厂工人在进入机器人防护笼进行清洁工作时被机器人扼住喉咙压迫在滚轮下最终窒息身亡,
  9. 2006年,一位女工被机器人挟住颈部钉在焊接机上,当场遇难。
  10. 2015年7月,一台“发狂”的机器人“错手”将美国一汽车工厂装配工“杀死”。据调查人员描述,事发当时该装配工在工厂六号厂房“100区”工作,然后不幸的是,其中一个机器人突然“发狂”,从一个区走向另一区,在装载完毕的地方仍试图再装一遍,胡乱得挥舞手臂,击中了他的头部,当场死亡。
  11. 2015年,美国一家汽车工厂的装配工Wanda Holbrook正在工厂的六号厂房“100区”工作,一个机器人不知道因何原因而突然启动,并试图将一个运输挂钩从一个区运输到另一个区。惊慌的Wanda被安全门隔离在房间之中而无处可逃,并且正好处于机器人的路线中间。最终,她被机器人的挂钩砸中,整个头颅被砸碎。
  12. 2015年,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厂中一个机器人杀死了一名人类工作人员。当时这名21岁的技术工人正在安装和调制机器人,后者突然“出手”击中工人的胸部,并将其碾压在金属板上。
  13. 在德国工厂出事之后不久,这样的悲剧又在印度发生。印度Manesar(马尼萨)一名汽配公司的年轻工人在维修脱节金属板时被一个机器人“杀害”,这个机器人是预先编程好来焊接金属板的。

机器人事故原因分析

日本机器人协会曾提供了几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事故案例:

1.一名工人的手指被正在做正常上下运动的机器人夹在工件与切割夹具之间;

2.机器人在进行正常操作时,当它把薄钢板传递到工人手中时割破了工人的手指;

3.在进行正常操作的机器人的手臂撞在工人身上,将工人撞伤;

4.在进行人工操作时机器人手臂不符合指令要求,正当操作人员要进行调整时,头部被机器人划破。

机器人事故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由此可知:

1.在人工操作机器人时,机器人造成危险的可能性很大;

2.在机器人造成的危险中,归因于设备自身误动作的有一半之多;

3.由机器人自身错误所引起的和由人为失误引起的事故发生率几乎相等;

4.机器人作为自动化设备在其正常操作条件下,发生事故次数占总事故的比重很大;

5.机器人的设计和生产不能保证使用机器人时绝对安全或绝对不发生故障,安全使用机器人还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和保养及维修等诸多因素。

美国:评估机器人使用带来的安全风险

机器人主要有四大类型:1.工业机器人:一种自动控制,可重新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可在三个或更多轴上编程,可固定在适当位置或移动,用于工业自动化应用,如制造,检验,包装和装配。2.专业服务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之外执行商业任务的机器人。例如,用于清洁,交付,消防或手术的机器人。3.移动机器人:可以在自己的控制下行进的机器人。4.协作机器人:一种专为与人类直接互动而设计的机器人。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NIOSH)2017年10月16日宣布正在建立一个职业机器人研究中心,以评估机器人的潜在收益和风险,并为人与机器人安全互动提供指导。

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21世纪的工作场所,然而,机器人带给人类的好处和潜在安全风险并不完全清楚。因此NIOSH决定创建一个新的研究中心来评估好处和风险,并为人与机器人的安全交互制订指南。

据报告, NIOSH的研究人员确认在1992年至2015年间有61人死于机器人相关工作场所。新建的研究中心将继续监测传统及新兴机器人技术造成的伤害的趋势。

如何让机器人更安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协作机器人使用以下四种安全措施之一:

1.安全监控停止。“这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使用的方法类似,”NIOSH主任办公室高级科学家兼NIOSH职业机器人研究中心成员Vladimir Murashov说。“当工人想要进入机器人的工作区时,工作就会停止。”

2.手指导。机器人仅在操作员的控制下移动。

3.速度和分离监测。当工人接近时,机器人会自动降低其速度,直到它即将被触摸时停止。

4.功率和力限制。机器人在其可携带的有效载荷方面受到限制,并且如果它们意外撞击某人,则可以降低的力量。此外,有些机器人往往设计有圆形边缘和更柔软的表面,以减少发生接触时受伤的风险。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日益完善,已经制定了《工业机器人 安全实施规范》(GBT 20867-2007)、《工业环境用机器人 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GB 11291.1-2011)、《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GB 11291.2-2013)等国家标准。

除了机器人本身的安全需要提高之外,员工操作机器人也要有安全知识,员工还应避免不安全行为。

员工常见的几种不安全行为

如果员工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式、已知正确操作方法但为了省事省略了某些步骤、按自己的习惯操作等,均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下面总结出员工十大不安全行为,应极力避免。

1.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式或已知正确操作方法,但为了省事省略了某些步骤,按自己的习惯操作。导致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3.开关机器未给信号,开关没有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

4.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5.使用不安全设备;

6.手代替工具操作;

7.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8.攀、坐不安全位置;

9.未戴劳保用品:在必须使用个人防用品的作业场所忽视其作用;

10.不安全装束:服装过于肥大,操作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女员工长发不盘起就操作转轮设备。

本文网址: https://www.terocn.com/news/136.html
找不到任何内容
德柔防护(湖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Tero是一家以工业机器人围栏为核心产品的专业化公司,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和物流仓储领域
Tero产品秉承科学严谨、先进可靠的设计理念来塑造品质,产品符合ISO标准、欧洲机械指令及GB标准。
Tero品牌创始人一直服务于机器人及仓储领域,经过常年的技术积淀将围栏各零部件的工艺及制程进行标准化:
Tero致力于为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和快速交付的机器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Copyright © http://www.terocn.com/   德柔防护(湖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12416号-1            

在线客服